一、肺纖維化背景簡介
肺纖維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肺組織異常修復造成不可逆損傷的一類疾病,以炎癥和細胞外基質沉積為特征,呈進展性和致死性的彌漫性肺間質疾病,其中,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發病率最高。
二、肺纖維化動物模型簡介
構建一個理想的肺纖維化模型,不僅有助于進一步篩選肺纖維化生物標志物,同時也為深入研究肺纖維化發病機制及動物臨床治療肺纖維化和研發新藥提供科學基礎。
三、肺纖維化動物模型構建方法
1. 實驗動物
C57小鼠 6周齡
2. 實驗材料
C57小鼠,博萊霉素,注射器
3. 博萊霉素誘導模型制備流程
(1)小鼠按照麻醉劑劑量麻醉后固定,呈仰臥位姿勢,氣管居中,暴露頸部,剪毛備皮,無水乙醇消毒后沿頸部中線開口(開口大小:0.5-1cm左右)緩慢鈍性分離至氣管,此時需要輕柔操作,減少因手術操作造成的氣管損傷。
(2)使用注射器(1ml或者微量注射器,胰島素針不失為好的選擇),針頭幾乎平行于氣管平面,經氣管軟骨環間隙朝向心端插入氣管內,回抽無阻力,則注入少量的博萊霉素溶液(不超過0.2 ml/只,肺內大量積液會導致動物的死亡)。
(3)注射完畢后,縫合傷口,后將動物直立1-3 min,適度左右轉動,并輕輕按摩小鼠胸部,保證博來霉素在肺內均勻分布,動物清醒后常規飼養。(3天左右即可出現損傷,體重降低等癥狀)28d后收集樣本。
4.模型鑒定
4.1 HE染色觀察肺組織肺泡炎程度
肺組織肺泡炎評分:無肺泡炎計1 分,輕、中、重度肺泡炎分別計2、3、4 分。輕度肺泡炎主要表現為單核細胞浸潤,肺泡間隔增寬但結構正常,浸潤局限于近胸膜部,受累面積小于全肺的20 %;中度肺泡炎受累面積占全肺20 % ~ 50 %;重度肺泡炎受累面積占全肺的50 % 以上,偶見肺泡腔內有單核細胞及出血造成實變。
4.2 Masson染色觀察肺組織肺纖維化程度
肺纖維化程度評分:無纖維化計1 分,輕、中、重度肺纖維分別計2、3、4 分。輕度纖維化主要累及胸膜及胸膜下肺間質,肺泡結構紊亂,受累面積小于20 %;中度纖維化受累面積占全肺的20 %~50 %;重度纖維化受累面積占全肺的50 % 以上,肺實質紊亂,并有融合,可見大小不等的囊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