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動物模型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抑郁癥是由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而引發的疾病。目前,科學家們已開發出相應的動物模型,這些模型再現了人類抑郁癥的典型癥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嚙齒類動物常用的抑郁癥造模方式有:應激造模、手術造模、藥物造模和基因造模
1、應激造模
研究表明,急性或慢性壓力應激會導致抑郁癥等精神疾病。具體造模方法包括對嚙齒動物施加不可控制及不可預測的壓力源,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應激抑郁模型。
1.1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LH)模型
造模方法:讓實驗動物暴露于不可避免的足部電擊環境中,持續一段時間之后,動物最終無法學會避免電擊,將這種行為稱為習得性無助。
特點:可觀察到類似抑郁的行為,如體重減輕、運動活動改變、睡眠障礙、動機行為減少和快感缺乏等。但尚未證實習得性無助癥狀是否為抑郁癥患者所有,因此該模型目前常用于進行抗抑郁藥物的初步篩選。
1.2 慢性社交挫敗(Chronic Social Defeat)模型
造模方法:將實驗動物多次暴露于具有攻擊性的常駐小鼠(如ICR小鼠)籠中,長期承受一定的身體和心理壓力,易感模型動物由于多次被攻擊壓迫而表現出斗爭消極狀態以及情緒低落的現象,對應于社交回避和快感缺乏等抑郁樣行為。
特點:需要使用大量的動物,造成實驗設施及人力資源的消耗;并且由于雌性動物攻擊力較低而較難實現社會挫敗,因此該模型僅適用于雄性嚙齒動物。
1.3 慢性束縛應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模型
造模方法:將動物放入束縛管中無法移動(保證通風使其可正常呼吸),每天2~8小時,持續14~ 21天。
特點:造模成功后動物可表現出社交互動減少、快感缺乏和空間學習記憶受損等抑郁樣表型。該模型制備方法簡單,與人類抑郁癥相似程度高,但其缺點為動物易對反復出現的束縛應激產生適應性,導致抑郁樣癥狀難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