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阻塞性黃疸背景簡介
阻塞性黃疸的常見原因包括腫瘤壓迫膽道(如膽管癌、胰頭癌等)、結石(膽管結石、膽囊結石等)、膽道蛔蟲等。此外,炎癥、寄生蟲、膽管的良性狹窄等原因也可能導致膽汁淤積。
二、慢性阻塞性黃疸大鼠模型簡介
該模型可用于研究慢性阻塞性黃疸發病過程中的病理生理改變,如肝細胞損傷、炎癥反應等。同時,也可用于評估藥物治療療效,觀察不同藥物對慢性阻塞性黃疸的治療效果和機制。
三、模型構建方法
3.1、實驗動物、耗材
雌性SD大鼠,重量180-200g。
3.2、流程
大鼠分為二組,A組凝膠注射組,大鼠膽總管內注射凝膠。B組為對照組,注射鹽水。手術前禁食8小時,腹腔注射麻醉藥物。上腹部用正中切口切開,A組膽總管注射0.2ml復合凝膠,B組膽總管注射0.2ml生理鹽水,大鼠縫合腹部切口。
四、模型鑒定
術后的1、2、3、4、5周采集靜脈血,分離血清,貯存在-80℃冰箱,用于血生化指標的檢測;肝臟的病理分析。慢性阻塞性黃疸大鼠動物模型探討急慢性SD大鼠梗阻性黃疸模型的建立, 評價其模擬臨床梗阻性黃疸的價值, 提供一種新型的慢性梗阻性黃疸模型.